

一周速览
国内要闻 |
2025年底快递“禁塑”大限将至:行业绿色转型进入倒计时 |
山东潍坊:推进五大领域“无废城市”建设 |
全球视野 |
欧盟:新规严控塑料粒子泄漏,防治微塑料污染 |
行业资讯 |
苹果:iPhone 17 包装全面采用无塑包装 |
山姆:设计创新环保包装,推出无标签天然水 |
研究发现 |
早孕绒毛膜微塑料堆积或增加流产风险 |
01
2025年底快递“禁塑”大限将至:行业绿色转型进入倒计时
距离全国邮政快递网点全面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不足百日,行业绿色转型压力骤增。根据国家发改委与生态环境部2020年发布的《意见》,到2025年底,快递环节必须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胶带、编织袋等。然而,随着快递业务量五年翻番,2023年包装废弃物接近2000万吨,过度包装和违规使用仍屡见不鲜。近期福州、张家界等地已对相关网点开出罚单,凸显政策落地的紧迫性。
监管与企业推进进展参差。修订后的《快递暂行条例》已强化处罚力度,但行业上下游协同不足、绿色替代成本高、回收体系不完善仍是难点。海南等示范省份虽率先突破,但依旧存在混用不可降解胶带问题。极兔速递成为少数披露降解胶带使用情况并率先响应全面禁塑的企业,而其他头部企业行动迟缓。

图 | pexels
02
山东潍坊:推进五大领域“无废城市”建设
9月23日,潍坊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无废城市”建设进展。作为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固废治理战略抓手,潍坊自2022年启动《实施方案》,围绕工业、农业、建筑、生活、危险废物五大领域设定66项指标,目前已有57项提前完成,整体推进有力、成效显著。
在工业领域,潍坊大力发展绿色工厂和循环园区,固废产生强度较2020年下降10.6%;农业领域,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17%,农膜回收率超95%;建筑领域,绿色建筑比例已达100%;生活领域,垃圾分类覆盖率100%,实现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危废领域,连续两年在全省规范化管理评估中排名第一,并依法查处多起污染案件。同时,潍坊积极培育“无废细胞”,打造机关、学校、社区等绿色示范单元,累计培育339个,其中46个入选省级样板。

图 | 潍坊发布
03
欧盟:新规严控塑料粒子泄漏,防治微塑料污染
9月22日,欧洲议会正式批准关于防止塑料粒子环境泄漏的法规。这一新规在理事会与议会达成临时协议后出台,旨在通过全链条管控塑料粒子(塑料生产的关键原料),减少微塑料污染。新规要求企业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涵盖包装、搬运、人员培训与设备管理,并在意外泄露时立即清理。年处理量超1500吨的企业需取得独立第三方认证,非欧盟运输商须在欧盟境内设立代表,小微企业则享有简化合规途径。法规还对海运提出专门要求,以防止航行中泄漏。
背景显示,塑料粒子每年向环境释放量高达5.2万至18.4万吨,成为仅次于涂料和轮胎的第三大非故意微塑料来源,严重威胁海洋、淡水及土壤生态。

图 | bing
04
苹果:iPhone 17 包装全面采用无塑包装
2025 年 9 月,苹果公司在新品发布会上宣布,其新机包装将全面取消传统塑封膜,改用 100% 纤维基材料。这标志着苹果在消费电子行业率先实现大规模“去塑化”包装,进一步延长了其产品全生命周期。
根据苹果官网信息,这一设计继承了苹果近年来逐步减少塑料包装的策略。早在 2021 年,苹果就已取消 iPhone 包装中的塑料外膜,如今则进一步实现了包装全面纤维化。苹果表示,所有纤维材料均可再生或回收利用,符合其 2030 年实现碳中和的企业战略。

图 | apple官网
05
山姆:设计创新环保包装,推出无标签天然水
近日,沃尔玛中国在消费品论坛(CGF)中国日系列活动中分享其可持续发展成果。其中,山姆会员商店自有品牌 Member’s Mark 推出的首款无标签饮用天然水,因在包装减塑和循环利用上的创新设计,荣获 CGF《2025 年黄金设计原则案例集》杰出贡献奖。
这款饮用水摒弃传统塑料标签与油墨印刷,采用 100% 可回收环保瓶身,实现包装材质单一化,减少塑料用量与能源消耗(预计全年可减少塑料使用约 34 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 200 吨)。为满足监管与消费者需求,产品以整箱销售,并在外包装上完整标注食品信息,兼顾食品安全与信息透明。

图 | walmart官网
06
研究发现:早孕绒毛膜微塑料堆积或增加流产风险
近日,最新发表在 eBioMedicine 的一项研究引起关注。研究团队首次利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方法检测到早孕期绒毛膜中存在多种微塑料,并证实其丰度与不明原因的自然流产风险相关。研究对象包括31名孕妇,其中18例为自然流产,13例因社会因素终止妊娠。结果显示,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和聚丙烯(PP)是主要类型,且流产组的总微塑料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进一步分析发现,微塑料总量与孕妇年龄呈正相关,经常饮用瓶装水和食用海鲜的人群,其绒毛膜中检测到的微塑料水平更高。研究者指出,这提示母胎界面处的微塑料堆积可能成为早孕流产的重要风险因素,也反映了微塑料跨代影响的潜在生殖毒性。该研究为揭示微塑料对人类生殖健康的威胁提供了关键证据,同时呼吁扩大样本量并深入机制研究,以完善公共健康保护与塑料风险管控措施。

图 | eBioMedicine
信息来源
-End-
编辑:摆脱塑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