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资讯
挖掘塑料污染与治理的最新动态,为你呈现多维度的资讯与洞见
减塑生活
环保纪录片一起看:《疯狂微塑料》观影会回顾
2023-06-27


一场揭示塑料污染的观影活动

线上线下百人参与



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摆脱塑缚携手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在张颜齐全国后援会的支持下,举办了纪录片《疯狂微塑料》主题观影会,活动在Blibli线上和广州@前台空间 线下同时举办。



2023.6.5 环境日观影会 观众.JPG


活动进行2个多小时时间。在简短的开场介绍后,观众们一起观看了这部片长为50分钟的纪录片,纪录片以身处美国布鲁克林区的一群五年级小学生的经历为线索,揭示了城市塑料垃圾对自然和海洋造成的污染问题。这些12岁的孩子们走进自然,走入社区,采用调研和实验的方法,探寻城市塑料垃圾的源头,并和成年科学家一起进行科学论证,验证了问题的紧迫性。他们不光敏锐地意识到问题所在,更是尝试思辨,通过模拟企业谈判和在学校内的减塑实践活动的方式,为缓解塑料污染问题提供了颇具启发的解决方案。


片中模拟环保机构和企业谈判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教师扮演企业一方,做出典型的企业发言,比如“我们在尝试循环利用塑料,并将它们做成不同的产品”“没有什么事是绝对的”“我们企业也有种树,来保护环境”等等,而学生们反应敏捷地当场就戳穿了“企业家”说辞的漏洞: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是不可持续的,它对解决塑料污染来说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这个情节给了观众很大的信心:只要有了足够的公众教育和充分的信息,普通人也有能力对抗“洗绿”的诡辩。影片的最后,这些小小环保实践者对身处世界各地的观众发出邀请:一起参与减塑环保的行动中,开启一场保护地球的旅程!


映后分享环节,两位嘉宾就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塑料污染问题、环保公众教育问题进行了分享交流。根据bilibili直播间的后台数据显示,本次直播活动累计有153位观众观看。


2023.6.5 环境日观影会 团队合影.JPG





观众反馈:可持续生活从今天开始!

环保小学生都是“反套路达人“




部分影片观众参与了观影会的映后留言,其中很多人都表示对于影片情节印象深刻。影片揭示了令人触目惊心的海洋水体的微塑料污染,但故事主角——这群来自布鲁克林区的少年们,带给了大家激动人心的减塑实践。当被问及电影情节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观众们说:


午餐无塑料日!他们做了一个无塑料日和平常使用消耗塑料的对比,让大家的实践有了更加可视化的意义,我觉得这是很棒的地方。

小朋友对减塑和环保的热情,非常值得我学习;还有他们有这样的教育真的非常棒,希望我们国内,不仅对小朋友以及整个大环境对环保减塑理念都可以加强,有更多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可以加入。

我看到科学家、学校老生共同去收集塑料的数据,并发挥各种小创意让人意识到塑料污染真的不只是海洋生物的事情   我们也是其中的一环,为此感到很有力量与希望。

鱼身体里有很多的塑料,这个场景会印象比较深刻,因为可能之前不会觉得这种塑料的传播会这么大,没想到鱼的身体里有这么多,所以比较震惊。

片中的孩子们投入行动的兴奋劲儿。看到TA们激动的表情、期待的状态,就觉得很感动。

学生和老师就塑料禁令辩论,很有趣的是没有孩子站在反禁令那一边,只能老师做“坏人”,或许说明孩子的环保意识在建立。

一些意想不到的我们日常生活每天做的事情原来也会产生这么多的塑料,对全球的环境产生了长久性且不可逆的污染。

辩论环节,孩子们都不愿意做商家一方参与辩论,她们对反方观点的辩驳都很有力,“我们关心环境,而工厂只关心钱”。




在全国伴有高温和暴雨天气的六月,有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主题日: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我们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跟大家一同观看纪录片,期待就塑料污染问题引起相关方的重视,更期待能够启发大家就探寻有效的塑料污染解决方案、重复使用模式的应用有更多思考。


有观众反馈,看过电影后,表示自己也迫不及待想要加入影片中小学生们的行列开始行动,践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这正是摆摆期待通过活动传达给大家的:让我们展开行动,共赴一个没有塑料污染的未来吧~以下是当被问及影片是否对观众的日常生活减塑行动有所启发时,我们得到的回答:


减少一次性塑料产品使用!

会,外出的时候减少购买塑料瓶包装的饮料。

会,理解了更多关于塑料的知识,所以会建立一些新的认知,在日常生活中想去计算下一个周会用到多少塑料制品,行动的话,在吃饭这件事上会改变吧,尽量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有!其实我虽然早就买了环保餐具,但是使用频率很低,有时候懒念一起,就用了一次性餐具。再一次下决心要使用环保餐具,就从这一点点做起吧。还有关于买衣服,我也有一些触动吧,因为没想到常买衣服会有这样的影响。二手、闲置互换,希望自己以后能够多多在行动中改变。

从自己做起,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可循环使用的餐具等。




本次活动参与者中,有新朋友,也有不少是一直关注摆摆的老朋友,他们不光自己在减塑环保的生活方式上有所探索,更是关心环保立法和公众倡导。


今天刚去参加佛山禅城环协和绿盟等组织举办的65环境日闭幕式,走访了可持续教育示范区东鄱小学,同时也听到了杨中艺教授对环境教育及环境立法作用的相关讲解及分享,7月28号前我们都可以在环境立法意见征集案上投稿,通过这个视频小孩子们富有趣味性的塑料探索及实践给了我很大启发,打算会借鉴今日收获到的内容,在环境教育立法意见征集上进行投稿。

我本来就很关注减塑,但都是单方面的输出,像这种发动人群去组织活动解决身边塑料污染问题的行动没有尝试过。感觉让大家经历一次会比听一次来得有效

映后嘉宾分享了“少反思自己,多责怪商家”,让生活中做环保行为而感到无力的我,有很大启发。生活中点滴行为很重要,但对组织和体制机制的反思更加重要。




目前,五位获奖观众已经收到奖品,摆摆对这五位幸运儿表示祝贺!同时希望这次没收到奖品的伙伴们不要气馁,持续参与摆脱塑缚的减塑打卡活动、调研活动,下一个幸运鹅就是你!


4.jpg






给本次寄出的五份奖品来个大合影

(是的,我们养猫啦!)





嘉宾发言精华:

关于微塑料和可降解塑料,

这五个问题你一定要知道




感谢大家对摆摆的支持,和对纪录片《疯狂微塑料》的喜爱。接下来我们的推送中,还将展示嘉宾分享文稿内容。


以下内容由摆脱塑环境日观影会活动的嘉宾发言整理:


01

微塑料的风险




本次播放影片的名称是《疯狂的微塑料》,片子里提到微塑料指的是直径在5mm以下的塑料颗粒或塑料纤维,而且微塑料已经入侵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了:动物身体里有,水里有,人类的身体里有,连空气里都会漂浮微塑料纤维。影片没讲的是,5mm只是微塑料的准入门槛,实际上微塑料还会在磨擦或阳光照射下继续碎裂成微米塑料、纳米塑料[10]


纳米塑料已经细到可以被农作物和人体吸收,事实上科学家甚至能在血液里、在蔬菜里发现微塑料[1]。虽然目前学界对微塑料的健康和环境风险还没有达成一致的定论,但已经有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表示在人的大脑、肝脏甚至是胎儿内检测出微塑料,并且有诱发疾病的风险[3]


02

微塑料从哪里来,有可能杜绝吗?




塑料微珠是企业常常会主动添加到日化产品里的微塑料,起到磨砂、去角质、清洁的作用,很多国家已经明文禁止这样的行为。而它仅占微塑料总量的2.0%。据统计[6][11],衣物、橡胶和含塑料的粉尘是目前最主要的原生微塑料来源,洗衣服、开车以及风吹雨淋都会产生微塑料,所以说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制造微塑料。


近年,我国科研人员对中国沿海水体和沉积物中的微塑料污染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发现无论是长江还是其他的河海水体里,检测到的微塑料也大部分来源于织物和常见塑料制品。


目前有针对微塑料的污染治理方法吗?有尝试,但相关专业技术尚不成熟。目前城市里主要靠大型污水处理厂去除微塑料,去除率在59.84%~63.25% 之间[7],而自然环境的微塑料去除难度则更大。找到一份较新的研究是尝试去除人工湿地的微塑料,去除率只有27%左右[7]在微塑料产生后再从后端去过滤,是一种事后补救,即使将来技术成熟到可以100%过滤,也无法对所有水进行过滤。


因此从源头开始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是更重要的,例如减少购买化纤的衣服,减少不必要的洗涤。


03

脆化的塑料有多可怕?



我们日常说的塑料“降解”,很多时候并不严格要求它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0605疯狂的微塑料.jpg




这张图[9]可以看到国家标准对可降解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进行了定义,会发现“降解”概念界定为:只要塑料的性能发生改变或破碎,就包括在其中,并不要求它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需要知道的是,塑料其实严格来讲不是单一成分,而是由高分子聚合物和其他各种添加助剂组成的混合物。塑料是可以降解的,只是完全降解的速度非常慢,可能要几百年。但如果将塑料垃圾放在阳光下暴晒,塑料里的添加剂就会分解或氧化,等于是失去了粘合剂,塑料会很快开始脆化降解。但它只会一步步碎成大的塑料碎片,小的塑料碎片,微塑料,然后长期存在在自然环境里。


它的危害是,1、碎裂的塑料很难从自然环境里完全收集上来;2、会被动物误食,已经有很多研究证明,因为塑料表面布满了很多可以吸附味道、微生物的孔洞,动物会很迷惑以为这是可以吃的食物[12][13]。3、塑料里的添加剂,添加剂可能含有毒性或重金属,进入到土壤和水系是一定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体积较大的的塑料废弃物更有机会被回收,也不容易被动物误食,塑料碎片问题比完整的大片塑料严重得多。


出于以上原因,有些国家已经对氧化降解塑料做了不同程度的限制。氧化降解塑料虽然属于可降解塑料,但他其实是在传统塑料颗粒的基础上添加了更容易氧化分解的添加剂,会比传统塑料更快碎裂变成塑料碎片流入自然。


对于生物降解塑料,我们建议是要尽量谨慎使用,不要随意推广。因为生物降解塑料只有工业堆肥设备里加热分解180天或以上,才能完全降解,而在自然环境里降解速度非常缓慢。特别是在海洋环境里,生物降解塑料几乎无法降解。既然几乎保证不了生物降解塑料完全不流失到自然环境,那使用生物降解塑料就不见得是好的解决方案。


04

我们为什么不支持回收利用?




根据垃圾管理的“4R原则”,即“减少使用(Reduce)、重复使用(Reuse)、循环利用(Recycle)、能源回收利用(Recovery)”,recycle这个环节是在第三顺位的,因为等到来及产生再去回收,已经是亡羊补牢般的补救性动作了。虽然我们日常的经验是塑料可以回收,但其实只有少量价值较高的塑料制品,例如饮料瓶等少数品类的回收率较高的。胶带、快递袋、奶茶杯,这些被污染的、轻薄的塑料垃圾属于低价值的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率很低。


被回收利用的废塑料,无论技术还是法规要求,也不能再次被做成饮料瓶,而是降一级做对性能要求低的产品。随着回收的次数增加,饮料瓶变成眼镜框再变成花盆,最后只能制作成很难再回收的垃圾袋。回收利用作为一种处理废塑料的方法,是无法一直可持续进行的,因而我们也觉得它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05

给普通人的减塑建议



今天开始想要尝试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普通人,可以怎么做?



认清现实,不必苛责,不用“一口吃个胖子”,否则很容易因为难以坚持而太快放弃。更多人的一小步,可能比一个人的一大步更有用。

践行重复使用,尤其是要在自己能接受的节奏下,选择环境友好且健康风险较低的材质。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替代一次性购物袋、自带可重复使用的杯子,减少一次性塑料杯使用等。

多光顾本地的餐厅和商店,尽可能减少外卖,选择到店享用美食、减少网购,选择实体商超购物。

尝试自己在家做饭,既环保又省钱。

发挥消费者的主体性,积极行使绿色消费权,鼓励和监督商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选择。



参考资料:

[1] 蔬菜中出现“微塑料”,进入体内潜在危害极大!(2022) 微信公众平台. Available at: https://mp.weixin.qq.com/s/eTH9STONtm38Rwf2mtkgOw

[2] Jorio, L. (2021) 纳米塑料污染问题引起科学界关注, SWI swissinfo.ch. Available at: https://www.swissinfo.ch/chi/business/%E7%BA%B3%E7%B1%B3%E5%A1%91%E6%96%99%E6%B1%A1%E6%9F%93%E9%97%AE%E9%A2%98%E5%BC%95%E8%B5%B7%E7%A7%91%E5%AD%A6%E7%95%8C%E5%85%B3%E6%B3%A8/47214190

[3] 从头到脚,微塑料对身体影响的大搜查!(2023) 微信公众平台. Available at: https://mp.weixin.qq.com/s/oBl6yovZuBAkn2HYVieHuw

[4] 王菊英.海洋微塑料研究的进展与思考[J].海洋环境科学,2023,42(03):333-335.DOI:10.13634/j.cnki.mes.2023.03.017.

[5] UNEP (2018) 塑料星球:微小的塑料颗粒如何污染我们的土壤, UNEP. Available at: https://www.unep.org/zh-hans/xinwenyuziyuan/gushi/suliaoxingqiuweixiaodesuliaokeliruhewuranwomendeturang

[6] 鞠茂伟,党超,张微微,王莹,王菊英.海洋微塑料无处不在[J].世界环境,2020,183(2):24-27

[7] 姚亮,张峰,贲睿,崔建国.多层介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微塑料的去除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23,45(02):199-205.DOI:10.15985/j.cnki.1001-3865.2023.02.012.

[8] 塑料:东南亚气候危机的隐形帮凶 (2022) China Dialogue Ocean. Available at: https://chinadialogueocean.net/zh/3/91760/

[9] GB/T 32163.2-2015生态设计产品评价规范 第2部分:可降解塑料

[10] Presence of microplastics and nanoplastics in food, 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seafood. EFSA Journal. 2016-06, 14 (6). doi:10.2903/j.efsa.2016.4501.

[11] 李爱峰 , 李方晓 , 邱江兵 , 闫晨 , 柳超 , 孟范平 , 李正炎 , 李瑾 , 郎印海 , 胡泓 (2019) 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生物毒性及控制对策,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Available at: http://www.xml-data.org/ZGHYDXXBZRKXB/html/721c2408-b868-4267-8932-24b6fefa6631.htm

[12] 环球科学.海鸟为什么会吃下塑料垃圾. Matthew Savoca.

[13] 联合国在世界候鸟日呼吁——保护鸟类  为减塑行动!




-End-




编辑:摆脱塑缚



扫一扫了解更多内容
扫一扫了解更多内容